“举办地区联动赛事,探索制度创新,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的可行性措施。”11月23日,在2018首届长三角体育产业高峰论坛上,IMG中国足球、冬季运动和政府战略副总裁刘奕发表了题为《体育竞赛表演业: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的创新动力》的主旨演讲。
这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至国家战略后,IMG中国给出的一条体育路径。
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称,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7日,在刘奕的促成下,中超和英超共同对外公布长期正式的合作伙伴关系。这是在进博会现场签约合作的唯一一项国家级体育项目。
刘奕介绍,本次是双方自2013年首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再次深化合作。这两次合作都由IMG中国促成,此次将进一步创新英超和中超联赛在青训、裁判员和教练员培训等方面的合作方式。
为切实利用体育产业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刘奕透露:经过协商, 2019年英超亚洲行将落户南京和上海,届时四支英超球队将为球迷奉献精彩赛事。
体育产业在长三角迎来第二个春天
长三角地区面积35.9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亿,分别占全国的1/26和1/6。经济总量19.5万亿元,占全国近1/4。该区域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
在体育产业方面,长三角地区起步较早,发展速度较快,早已成为中国体育产业最为发达的区域,体育产业总量约占全国30%。这里不仅有国内领先的体育装备制造业,还有大量高水平赛事,培养了众多优秀运动员,根据统计,过去三届奥运会中,长三角三省一市共获得金牌35枚,占中国金牌总数30%。大家耳熟能详的姚明、刘翔、孙杨、丁俊晖等中国体育近年来的代表人物都来自于这一地区。
早在2012年,江苏、浙江、上海体育局便建立起“长三角洲地区体育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希望通过加强合作,共同打造长三角体育产业带。今年9月,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推进会通过了《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会议还讨论和确定了“建设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联盟”、“长三角地区青训体系构建”、“举办长三角运动休闲体验季”、“举办区域性大型体育赛事活动”、“建设长三角体育产业信息平台”等切实可行的一体化项目20余项,并明确了牵头单位。
如今,体育产业在长三角将迎来它的第二个春天。
体育竞赛表演业发挥大作用
如何响应国家战略在长三角发展好体育产业?在这方面,IMG中国有独特见解。
IMG中国所属的IMG集团成立于1960年,是体育、活动、媒体和时尚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也是最早进入中国体育市场的公司,对中国的体育产业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当年甲A和CBA联赛的创立,IMG都是主要的参与者。
刘奕介绍,近年来IMG中国将中超从2015年只有1个海外国家播出提高到今年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英国天空电视台的中超直播甚至成为国内不少新媒体平台新闻素材。同时,在刘奕领导下,拥有中超多个品类赞助销售独家代理资格的IMG中国帮助中超引进上汽、青岛啤酒等多个品牌,赞助金额较原先相比均有大幅提升。从2017年开始,还协助和组织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和阿根廷教育体育部共同签署的中阿足球合作计划落地。“合作计划第二阶段已于11月28日正式启动,来自中国足球运动学院的U15青年队已入驻阿根廷国家足球训练基地,一个月后还将到阿根廷老牌劲旅班菲尔德俱乐部接受长期训练。”刘奕说。
那么,为什么刘奕认为体育竞赛表演业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的创新手段呢?
首先,相较纽约湾区、东京湾区、粤港澳湾区,长三角区域面积更大、人口基数高,举办过大量高水平体育赛事,如F-1、钻石联赛、青奥会、UFC,拥有多家高水平足球、篮球职业俱乐部,以路跑、自行车为代表的群众性赛事基础好。因此,在该地区体育竞赛表演业有着肥沃的土壤。
其次,“体育竞赛表演业(即俗称的赛事)身处体育产业的上游,是整个行业的龙头,是‘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顶级赛事会给城市带来巨大的宣传推广,‘接地气’的赛事有助于增强群众对于所处区域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在上述论坛上,刘奕谈到体育赛事的“赋能”作用时说道。
打造怎样的赛事?如何打造?对于这些问题,刘奕及其团队思虑已久。
在刘奕看来,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需在该地区打造三种不同类型的地区联动赛事——跨地区联合主办的赛事、地区性巡回赛以及地区性联赛。
众所周知,2026年世界杯将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联合主办,阿根廷和乌拉圭也提出联合申办2030年世界杯,同样,国际奥委会对多国联合申办各级奥林匹克赛事也持开放性态度。上海已在多个场合流露出申办大型顶级赛事的愿望,而如果以长三角地区名义递交申办报告,可能会得到国家、民众层面和国际社会更多支持。
论坛现场,以地方体育局为核心的观众对刘奕抛出的长三角足球联赛反响极为热烈。长三角地区有曾7获全国联赛、杯赛冠军的上海申花、新科中超冠军上海上港、足协杯冠军江苏苏宁等国内具有竞争力的职业俱乐部,以及大量中甲、中乙联赛球队,社会基础非常好。
但刘奕认为,对于敢为天下先的长三角地区,应该利用这项赛事积极进行制度创新,成为中国足球深化改革的试验田。这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运营机制创新方面,可以探索美国职业大联盟式的初创+加盟制,可以允许中超俱乐部控股,成为卫星俱乐部;人才培养方面,联赛将被打造成青年球员的舞台, 球员引进向U23球员倾斜,给他们更多成长空间;通过允许引进外援等一系列的措施,让青年球员“与狼共舞”,加快他们成长速度;联赛赛制上,可以大胆尝试创新取消平局、取消升降级采用常规赛+季后赛的方式;比赛场地上,不需要使用巨型场馆,从而盘活区县级甚至社区存量场馆;媒体传播上,也可以探索新的策略——以新媒体为主、加强短视频传播,融入强烈地方特色,增强观众的归属感和代入感。
在论坛现场,观众被刘奕的这些新颖观点吸引,纷纷表示赞同。论坛结束几天后,同有此意的上海市有关方面就已经联系IMG中国寻求合作。
有媒体报道称,刘奕是用国际视角下的体育产业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
仍需解决多个问题
这里的国际视角,既指刘奕所在的IMG是国际大公司,也指刘奕所具备的国际化视野。
20年来,他先后在中国、欧洲和非洲的体育、休闲、娱乐等产业从业,曾服务过NBA中国、WWE、Live Nation娱乐公司、曼城俱乐部、上海世博文化中心、南非世界杯组委会、南非足球协会等机构,负责战略策划和商务开发等工作。
体育产业涉及方方面面,赛事活动只是其中最闪亮的一环。有着丰富跨行业国际工作经验又熟悉中国本土的刘奕表示: “体育是一个全链条产业,在运动员呈现赛事的背后,还包括科学训练、场馆运营、整合营销、媒体传播、装备制造、青训等诸多方面内容,这就要求体育产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多维度、跨行业的工作能力。”
以整合营销为例,刘奕正带领团队与澳网官方合作伙伴泸州老窖合作,以一个集跨界酒文化、中西方美食饕餮、职业与业余网球赛事和海内外公关宣传的方案令对方拍案叫绝,认为完美体现了品牌在国际化和本土化之间的平衡关系,也提供了出众的款待计划、VIP服务,更有效地将一个中国白酒品牌与国际网球界重量级IP进行了连接。
在科学训练方面,刘奕团队近期安排了多支国内职业俱乐部或专业运动队赴海外接受系统性科学训练,刘奕表示,近十年来,国际体育界大量应用以风洞、大数据、计算机模拟训练为代表的高科技训练手段,彻底改变了体育训练方式,如果说以前体育科研人员主要来自于运动机能学,现在就需要大量懂得体育工程学、数据收集和分析甚至流体力学的科研人员。
刘奕对如何在中国做大做强体育产业有着自己独特而深刻的思考。他认为,不止是长三角,全国的体育产业发展一直存在政策、人才、市场等方面的阻碍。只有解决了这些障碍,这一产业才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国体育史上里程碑式的文件——《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简称“46号文件”),涉及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等诸多重要领域。但在某些地区,该文件的执行还没有落到实处。
刘奕表示非常期待今年10月份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能落到实处。意见规定:加快制定赛事审批取消后的服务管理办法,建立体育、公安、卫生等多部门对商业性和群众性大型赛事活动联合“一站式”服务机制。
“虽然国务院2014年就宣布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赛事审批,但实际操作中变得甚至更加复杂。在中国办赛,离不开政府支持,因为大量行政资源都掌握在政府手上,公安、交管表现尤为明显。”他说:“场馆的经营和管理也没有分开,对于建成后的运营缺少规划和前瞻性。如果运营主体能够提前甚至全过程参与场馆建设,这不仅可以有效避免资源浪费,而且场馆可以与周边融合,发挥更多的带动效益。”
刘奕先后受邀参与了上海梅德塞斯-奔驰中心和深圳湾体育中心“春茧”等场馆建设的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结合国际上先进场馆的建设和运营等案例,向建设方提供了重要的咨询意见。
在梅奔中心的建设中,刘奕组织欧美先进场馆运营团队到上海进行交流,同时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设思路,参与讨论全新的场馆管理运营模式,为建设方提供了有效的未来运营方案。而在“春茧”的建设中,刘奕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又有拓展,除对商业运营模式、场馆运营组织架构进行了有益探索外,还对与政府间合作的PPP模式进行广泛的论证和研究。
事实证明,这两大场馆目前的运营非常成功,尤其是前者成立合资公司并引入国际一流的管理团队和管理思路,在运营模式上迈出了大大的一步。
目前,刘奕也受邀参加了上海浦东足球场建设的立项论证和前期规划工作。这将是中国第一个为足球职业俱乐部量身订做的专业球场,据悉,该球场已为转播预留33个机位,并埋设信号传输光缆。
从1979年组织拳王阿里访华算起,IMG进入中国已近40年。数十载间,该集团见证也参与、见证了中国体育的改革。
“中国体育产业需要资源整合、系统发展,不能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战。政府需要做好放管服,市场需要研究新趋势、新技术,行业需要专业和跨界的人才。”刘奕说。
2016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1.9万亿元,占同期国内GDP比重为0.9%。相比起国际,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体育服务消费还远远不足。
“46号文”指出,中国体育产业产值到2025年要增加到5万亿元,要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不能不正视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相信,从长三角出发,如能不断加深市场化进程,中国的体育产业也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