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洛克篮球公园。资料图

F1、网球大师赛、斯诺克上海大师赛、环球马术冠军赛……作为国内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早已成为体育市场的一张名片。

而在今年8月,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发布《关于加快本市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三个阶段性目标,很显然,在中国体育产业的大发展中,上海扮演着重要角色、承载着艰巨任务。

但如何能让上海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助力产业发展,营造更优化的营商环境被认为是重要一环。

日前,“体育产业在行动——助力上海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为主题的东方体育大讲堂开讲,业内人士纷纷就营商环境这个核心话题展开头脑风暴。

上海的文化就是体育的土壤

何谓营商环境,通常包括三方面,一是基础环境,比如商业配套、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基础;

二是发展圈层,包括法制信用环境、政务政策和综合成本;

三是进一步发展所需的高要求环境,包括研发创新、专业服务和人力资源。

目前上海之所以能够在中国体育产业处在龙头地位,营商环境的优势不容回避。2017年世行颁布的世界各国营商环境排名中,中国排在第78名,但2018年中国的排名提升了32位,排在第46名。

其间世行给出的数据统计显示,上海为全国所有城市贡献之最,北京紧随其后。而在细分的体育产业领域,上海同样拥有领先优势,无论体育人均消费和产业规模以及产业增长率,乃至人均体育场地的拥有量,上海都处在国内同类城市的前列。

落实到当下众多体育企业乐意选择上海的问题上,零点有数体育产业研究中心总监罗喆慧给予了几点解读:

“一方面市场发育充分,市场化程度高,相比全国其他城市,上海更愿意为体育付费。另一方面,政府愿意给予企业机会,为企业创造参与到体育项目和体育服务中的平台。”

“再者,上海的社会文化环境,比如创新创业氛围、治安、人文等方面,相比其他城市也更有吸引力。”

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博士后宋昱。

公开竞标的巨大助力

此间,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博士后宋昱就提及了上海市体育局关于城市业余联赛的公开竞标,今年上海城市业余联赛的中标单位,很多都是民营企业,打破了过去行业协会垄断体育资源的格局,把“社会办赛”落到实处,这一点在全国又走在了最前沿。

这里不能不提到在上海已经打响名头的洛克公园(篮球场地运营商),其CEO戴富祺坦言洛克公园的发展离不开上海这座城市给予的便利条件。

“以前都是官方包办赛事,之后通过向社会力量招标,我们连续三年都获得了标书。此外,政府对赛事给予了补贴正则,一个赛事最高可以从政府拿到30%的补贴。”

“‘体育30条’出台后,对于我们连锁运动场馆也是一个利好,利用厂房仓库改建运动场馆,两年内不用办理土地性质变更……”

论坛现场。

上海,降成本在行动

当然,在我们目睹上海这座城市带给体育产业的土壤和活力的同时,对标发达国家,依然存在一些需要优化的环节。

零点有数集团上海公共事务总经理黄勇就表示,复合型人才的缺失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体育产业中一个软肋。

“一方面是专业人才少,另一方面是复合型人才少,比如又懂体育又懂经营的人少,又懂体育又懂法律的人少。以中超俱乐部申花、权健引进外援的事情为例,不少都打到了国际体育法庭,但最终吃亏的都是我们……”

如果说人才稀缺是整个中国体育产业面临的难题,那么零点有数体育产业研究中心总监罗喆慧则谈到了人力成本昂贵带给落地企业的困扰,“原本人才就很稀缺,而生活成本比较高,落户也比较困难,一定程度上放大了这个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与会的上海市发改委就业分配保障处处长刘军分享了《上海:降成本在行动》的发言,按照他的说法,政府已经重视到这个问题并且通过积极应对收到了效果。

刘军透露了同济大学的一组调研数据:体育、文化、娱乐业2016年、2017年的营业收入下降,但2018年有所回升,前段时间发布前三季度上海经济发展的数字,地方生产总值6.6%,第三产业增长最快是8.2%,第三产业当中文化体育的总产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6%左右……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逆转?刘军表示很大程度得益于降成本。

“上海2016年提出三去一降一补,上海核心是降。围绕打造行政审批最少、收费最少、效率最高、透明度最高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以政府收入的‘减’换取企业收入的‘加’,2017年相比2015年,成本下降大概17%左右。”

“最新数据显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72.6%,行业当中排第二,仅次于互联网和软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