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岁的徐志慧来自天津市西青区,23日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和老伴李道祺在天津市人民体育馆观看全运会女排小组赛。

每当赛场上出现漂亮的进攻、拦网,她都和在场的球迷们一起欢呼,为女排队员们喝彩。

徐志慧说,她从2004年起关注女排,喜欢上女排也是受到老伴的影响,“他是每场女排比赛都不落下,看着队员们在场上生龙活虎的身影,我们感觉自己也变年轻了。”而现在,观看女排比赛已成为徐志慧自己退休生活的重要部分。

李道祺算是一名资深女排球迷,他说,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关注女排。那时不像现在有这样的电视和网络直播,他和球迷们通过报纸等媒介了解女排的赛况。

“改革开放初期,女排出色的表现极大鼓舞了国人的自信心,女排精神也激励了数代人。”李道祺说。

他说,今年全运会的火炬传递中,奥运冠军、天津女排选手魏秋月担任了火炬传递手,让他非常高兴。

“时代不同了,女排精神却依旧让我们感动,这种精神不只是存在于记忆中,而是活在现实里,这是一种永不气馁的精神。”

37岁的陈志博老家在哈尔滨,已在天津工作多年。全运会排球比赛期间,他特意把11岁的儿子陈鹏宇从老家接过来,看看比赛。

他说,让孩子在现场看球赛既能让他感受到天津的排球文化,也能让孩子从小树立一种团队协作的理念,“这也算一种特殊的亲子教育吧!”

陈志博说,他在天津的工作比较忙,但是只要到周末,一定会看几场排球赛,“在赛场上,能跟着球队的节奏为队员们呼喊,在快节奏的社会里,这也是一种排解压力的方式。”

同样热衷于排球的,还有天津市出租车司机于国涛,“天津女排确实出了不少成绩,作为一名天津市民,我很自豪,天津女排已成为我和很多乘客的谈资。”

于国涛说,天津的很多电视和广播节目中都有类似排球热线一样的节目,比赛结束后,排球迷们可以对着热线“高谈阔论”,形成了一种球迷间的良性互动,这已成为一种独特的城市排球文化。

据中国排球协会此前发布的消息,中国排球协会与天津体育学院合作共建的中国排球协会排球学院将于今年10月在天津体育学院新校区挂牌,这一学院将坚持培训、学历教育、科研、训练和交流相结合。

相关专家表示,这一举措将调动全国以及国际社会排球资源,进一步弘扬排球文化,扩大天津排球人口,逐步形成多层次排球人才的培养基地、教育基地和文化建设基地。

“我相信随着全运会在天津的举行,排球文化会植根于更多天津市民的心中。”李道祺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