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体育学院校长、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钟秉枢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体育强国’,这是历次党代会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他表示,体育强国按照一般认识,包括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其中竞技体育是核心。竞技体育以项目为支撑,每个项目文化又支撑着体育文化的整体发展。因此当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时,如何把竞技体育做强非常重要。
竞技体育发展映射时代变革
钟秉枢说:“我国竞技体育的成就是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个集中体现。从派队参加国际比赛,到北京奥运的辉煌,再到里约奥运的成就,无不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竞技体育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没有这个优越性就没有中国竞技体育的成就,中国体育取得的成就反过来也印证了制度的优越性。”
钟秉枢认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转变反映了国家在处理公平与效益关系上的转变,与国家战略一脉相承。“改革开放以来,走的是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到共同富裕的路子。从部分到全体的过程,实际上是由效益优先,逐步扩散到公平与效益的有机结合。这种转变在体育中表现得同样强烈,尤其是竞技体育。新中国成立时强调的是发展竞技体育,以此振奋民族精神,竞技体育优先超前发展。在北京奥运会后开始转型,强调的是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同发展,冬季项目与夏季项目的均衡协调,基础大项和优势项目的协调。”
竞技体育改革体现了国家的改革发展。钟秉枢说,国家的改革分为两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到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发展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种发展迅速推动了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到十八大以后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改革以前不合理的机制体制。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改革也与其一样,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体育也迅速改革,体育由政府管变成各项目管理中心管。到2014年打破行政、事业、社团和企业四位一体格局,推动体育体制改革,与国家改革步调保持一致。
竞技体育转型应当顺势而为
钟秉枢说:“面临北京冬奥会、东京奥运会,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来看待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的要求,实现中国竞技体育的转型。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型,由竞技体育的不均衡发展向均衡发展的转型,这也是国家主要矛盾变化以后对我们的要求。”
钟秉枢认为要实现体育强国梦,发展好竞技体育,有几个关键点要注意——
第一,观念需要改变,摒弃金牌至上论,同样也要摒弃金牌无用论。竞技体育淡化金牌不等于不要金牌,而是不以胜负论英雄,但英雄就要敢于争先、敢于争第一。争第一、拿金牌固然值得尊敬和表扬,但同时只要勇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要把竞技体育的拼搏精神,化为全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第二,推动项目规模结构的改革。由原来以金牌项目为重点发展,转变调整为现在要均衡发展,要关注群众,满足老百姓的需求的社会要求。这种转变必须调整项目的结构比例,由人力密集即建立强大的梯队拿金牌,变为科技密集。
第三,体系的变化,以运动员为中心,建立体育系统、教育系统、社会力量多元投入的新型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和自下而上的金字塔形的竞赛体系。
第四,以教练员为首要,根据项目特点组建中外教练员团队,完善教练员执教的理念,更新教练员的聘任制度,尊重教练的价值贡献,塑造一支能打胜仗的优秀教练员队伍。要以条件建设为保障,加强练兵备战的阵地建设,优化训练基地的布局,提高训练基地的整体效益。
第五,扩大运动项目的文化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而为国争光的体育队伍就担负着这个任务。所以如何加强每个项目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典型事例的宣传,用多样手段讲好体育故事,传播体育的正能量,这是竞技体育发展中必须要回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