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10月20日,中国体育产业历史性的政策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俗称国务院46号文)颁发以来,我国体育产业迅速进入快车道。
除万达、苏宁、华人文化等几大巨头企业快速在原有业务基础上做业务延伸,很多新型创业公司和传统企业跨界进入体育产业,“体育+”从不同角度切入大众生活,成为了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刷新2017年体育产业融资额度的动因体育,是“体育+教育“的典型代表;马爸爸领衔主演的《功守道》应阿里“体育+校园”的战略而生;张家口、阿勒泰的滑雪热是消费升级趋势下“体育+旅游”的受益者……这几大跨界融合正在以领先的速度带动体育产业与群众生活深度融合。
体育+教育培养体育消费人群
在整个体育大行业中,体育培训应该占整个行业20%的比重,按照“国务院46号文”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2020年达到3万亿体育市场规模”的目标,体育培训行业到2020年应该达到六千亿的规模。在消费者端,随着我国迈进人均GDP8000元美金的大关,整个社会对孩子综合性素质越来越看重,消费者对教育投资的多样化、专业性、服务体系有了更高的要求。随之而来的就是动因体育这种多项目、全国性规模的大型素质教育品牌的崛起,而橄榄球、冰球、棒球、马术等小众培训项目的也受到部分家长的青睐。
在我国体育市场缓慢起步阶段,奥运会、NBA、意甲、欧冠等国际顶级赛事是大众了解体育,培养体育兴趣,发展成体育爱好者甚至是体育潜在消费者最主流的路径,自“国务院46号文”颁发以来,赛事版权成为了行业内各平台不惜砸重金争抢的对象。然而,赛事对潜在消费人群的影响依然是浅层人群,很多受众仍停留在看热闹、充满兴趣和好奇的阶段,真正培养体育消费人群,需要让体育融入生活,深入意识、成为习惯。
对市场而言,“体育+教育”的快速发展才是为大众打开真正了解体育项目、从感兴趣向体育消费人群转化的大门,才是从根本上解决体育消费人群和群众消费习惯的底层问题。单一培训业务虽然足够聚焦,但相对的市场渗透力薄弱,较容易受产业链上下游约束,相比而言多元化的运营发展空间更大。以动因体育为例,培训是动因体育培训、赛事、场馆三大核心业务之一,培训可以让青少年了解、学习不同项目的规则、技能、体会到运动的乐趣;赛事更凸显体育运动的竞技性,且能更好推广品牌;场馆则是从产业链着手布局,三层维度撬动体育产业发展,培养体育消费人群。
体育+校园赛事不再只是职业运动员的狂欢
众所周知,校园一直是体育产业从政策层面到商业层面都备受关注的阵地,然而以往从“校园+体育”的模式实践的企业比较多,例如很多海外体育培训机构进入中国后首先会找一些小、中学合作,把教练和课程植入到学校的体育教学体系或者开设特长课程。而“体育+校园”则是从校园环境出发,以赛事、运动联盟的形式营造校园体育文化。阿里体育就是这条路线的典型代表。
刚刚结束双十一,阿里体育即对外宣布跟中国大学体育协会、中学体育协会签署战略合作,独家运营中国大学生马拉松联赛、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以及新办的中国大学生橄榄球联赛。除此之外,马云亲自上阵宣传的项目“功守道”也将成为在大学校园重点推广的项目之一。以校园为撬动点的策略早在2、3年前阿里体育即已开始布局,当巨头们还在为赛事版权争得头破血流时,阿里体育已经独辟蹊径买下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简称CUBA)的独家转播权。相比于“体育+教育“的直接从娃娃抓起,“体育+校园”则抓住中间年龄人群,打造体育竞技和体育文化环境,让体育不再只是职业运动员的狂欢,让体育渗透进校园文化之中。
体育+旅游丰富体育爱好者的运动场景
随着2022年张家口与北京联合举办第24届冬奥会的消息公布,张家口每年都能吸引上百万冰雪运动爱好者来一睹冬奥会举办城市的风采。据了解,自《46号文》发布以来,张家口、新疆阿勒泰的冰雪运动,青岛的帆船运动,黄山徽杭古道的徒步等地方体育旅游迅速发展起来。上个雪季,阿勒泰接待游客194万人次,不到10月阿勒泰市42家星级宾馆几乎都被想要滑雪的游客订满了。
“体育+旅游”的兴起,除政策性的鼓励和地方经济的发展策略之外,更来自于消费者对旅游体验、体育消费场景的深层次需求。“体育+旅游”能为消费者带来从吃住行到娱乐、购物、体育、健身、学习人文地理和运动文化多维度、全方位的服务体验,从多角度激发体育爱好者向体育消费人群转化。
在赛事内容存在着巨大泡沫,本土职业赛事一直受专业水平掣肘的尴尬局面下,“体育+”的商业模式快速、深入的把运动体验渗透进群众生活,无疑是为发展不够平衡、稳健的体育产业提供了新动力和新路径。相信在此带动下,将有更多对体育产业有愿景、在传统商业领域有经验的玩家入场,为产业带来更多模式的融合和产品、服务的创新,让体育产业的未来发展有巨大的想象空间。